Functionality versus Capability ? A Case in Java OpenCV
這兩天跟學妹一起在對 Java OpenCV Match Template (以下簡稱 Java OpenCV ) 這個 Tool 作一點修改.
Java OpenCV 其實是一個 Adapter, 把 OpenCV ( 著名的 Computer Vision Library ) 內的 cvMatchTemplate Function ( 用 C++ 寫的 ) 包上 Java 的外衣. 而 cvMatchTemplate 的主要能力就是比對基底影像 ( Source Image ) 與模板影像 ( Template Image ), 找出在基底影像中哪些地方存在著與模板影像相似的影像, 以及該處的位置 ( 在圖片或影像截圖上的 ).
為簡化敘述, 先不論 Java OpenCV 其實是 Adapter 而已, 假設把 Java OpenCV 跟 cvMatchTemplate 包在一起看成一個單一的 Component, 而這個 Component 提供一個 Interface 可以輸入基底影像以及模板影像, 而會回傳一個最佳的比對結果影像物件 ( Java Image Object ), 以及位置. 由於這是此 Component 唯一能夠提供的 Service, 因此就說這是 Java OpenCV 的 Functionality.
但是我們需要的是能夠提供多個比對結果的 Functionality. 例如下面的 Java OpenCV 測試圖, 在四個角落都有幾乎同樣的圓點, 但是 Java OpenCV 只會傳回最相似的一個結果而已. 而我們希望四個結果都可以傳回給我們作選擇.
由於短時間內沒有找到其他的 Tool 如此符合我們的需求, 加上 Java OpenCV 的程式碼其實不長, 因此我們去查看了一下原始碼. 在 Java OpenCV 與 cvMatchTemplate之間是使用 JNI 作連結, 而主要的 Image Matching 都是 cvMatchTemplate 進行的沒錯. cvMatchTemplate 是以逐一影像區塊進行比對的方式, 比完整張圖, 因此用了一個很大的 array 來存所有的比對結果.
而 cvMatchTemplate 回傳給 Java OpenCV 的內容其實包含了所有的比對結果, 而不是只有最佳的比對結果. 換句話說, 是在 Java OpenCV 內被做了過濾. 更嚴格來說是在 matchTemplate method 回傳之前, 在 findMaxPoint 裡面被過濾掉了, 只留下最佳的比對結果位置.
這樣一來事情就很簡單了, 我們另外加上了一個 matchTemplateMultiple method, 使用動態決定 Threshold 的方式來過濾出最好的幾個比對結果, 因此可以獲得多個比對結果.
但我覺得有趣的是, 很顯然地 Java OpenCV Component 本身就具有偵測到所有可能比對結果的 Capability, 只是由於他只提供了 matchTemplate 的 Interface, 因此形成了 Functionality 與 Capability 不相稱的情況. 基於 Encapsulation 的原則, 我們不可能從 Interface 就得知 Java OpenCV Component 的真實 Capability, 但是透過知道 Java OpenCV 原本的 Capability, 卻使得我可以評估花較少的 Effort 去增加 Java OpenCV 的 Functionality, 變相地增加了 Java OpenCV 的 Re-usability.
之前會說希望把 Java OpenCV 看成單一 Component 而不要管 Adapter 身份是因為此 Case 有點特殊, Adapter 本身本來就可能對於原本的 Component Functionality 有遮蔽的作用. 但我認為對於一般 Component 來說也可能會有此現象發生, 如果可以有辦法偵測或是表達 Component 本身的 Capability 與 Functionality 之間的差異, 或許會是一件很有用的資訊.
晚上8:07
|
標籤:
idea,
open source,
research,
software reuse
|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晚上8:07
and is filed under
idea
,
open source
,
research
,
software reuse
.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You can leave a response,
or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3 意見:
今年的 ICSE 有一篇也探討到了 Functionality vs Capability 的議題. 不過觀點和你的不同, 你可以參考一下.
學長是說這一篇嗎 :
Danny Dig, Stas Negara, Vibhu Mohindra, and Ralph Johnson, "ReBA: Refactoring-Aware Binary Adaptation of Evolving Libraries," Proc. of ICSE, pp.441-450, 2008
還沒詳細看內容, 稍微翻了一下圖感覺是蠻有用的東西. 不知道這在我們許久之前的國科會 Refactoring 計畫是否用的上 ?
我沒有注意到這篇, 這篇好像之前在別的 conf. 就出現過了. 我說的是 "Recommending Adaptive Changes for Framework Evolution" 這篇.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