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ing A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to Support Instruction

此篇文章以台大本身所建立的 CEIBA 數位課程管理平台 為例, 藉由使用統計數據, 說明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在教師使用情況上, 成功關鍵在於系統設計之初, 是否針對校內教師的需求進行設計, 而非系統平台本身的技術性問題.


Before investing time and money to develop technically advanced tools,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needs of the faculty [1].

這在軟體開法方法論中, 其實並不是甚麼新的結論, 但是如果我們以國內的情況來說, 卻很少有學校的管理階層體認到這一點.

在文章中也特別提到 CEIBA 建構團隊針對台大人文相關系所的教師需求, 在 CEIBA 上提供建立多媒體互動教學資料的輔助工具, 使得不懂 PC 操作的人文科系教師也很容易可以利用該系統建立所需要的教學資料. 這點聽起來似乎不簡單, 好像似乎要提供很強大的使用者介面的感覺. 但是我覺得如果真的有實地去蒐集教師的需求, 在 CEIBA 內可能只需要很簡單的功能就可以達成相當好的效果. Software 只是解決問題的 Solutions 其中一種, 而選擇 Software 的理想目的應該是為了使用者省下許多麻煩, 在幾乎不用改變正常工作流程下享受 Software 的好處.

從下圖可以看到, 自 2000 年到 2007 年, 人文相關科系的教師使用情況, 遠比理工科系的來的理想. 除了上述的原因, 可能也跟理工科系的老師習慣自己或請學生準備教學資料, 再放到網路上, 而非使用統一的教學平台有關. 不過文章並沒有針對此一部份進行說明.


另外在文章中也針對 CEIBA 上各項功能在 95 年第二學期的使用情況做了統計. 其中 Interaction 部份的使用情況都偏低, 相對來說 Knowledge 部份則比較高. 可以看出學生還是不習慣使用網路平台進行互動式學習. 這可能也跟台灣學生習慣在講堂上單方面接受來自於教師的知識傳授, 但是較少藉由團體合作進行課程學習有關.

另外我覺得值得一提的, 但是文章中可能因為與重點無關所以沒有說明的是, 看起來 CEIBA 自 1995 開始歷經了數年幾代的發展, 目前是CEIBA 4, 其中自 CEIBA, CEIBA 2, CEIBA 3, 到 CEIBA 4 每一代的發展維護人員幾乎都不相同. 很好奇 CEIBA 本身的 Quality 如何, 畢竟在 1995 到 2000 年, 對於 Web-based System 的 Quality 觀念應該還不成熟, 同時許多功能應該是最近幾年才加上去的. 很想看看是否有 CEIBA 對照 New Features 與 Quality 變化的相對數據圖表.


References

[1] Hsiu-Ping Yueh and Shihkuan Hsu, "Designing A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to Support Instruction,"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vol.51, no.4, pp.59-63, April 2008

0 意見:

Designed by Posicionamiento Web | Modified by seLain | Bloggerized by GosuBlogger | Blue Business Blogger